截留机制:石英砂通过物理截留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藻类等杂质。随着时间推移,杂质在砂层表面和孔隙中堆积,形成“滤饼层”。
流速降低:当滤饼层厚度超过砂粒间隙时,水流阻力增大,过滤速度下降(可能导致泳池循环泵负荷增加)。
净水能力减弱:杂质堵塞砂层后,部分微小颗粒无法被有效拦截,导致出水浑浊度上升。
生物膜形成:长期未清洗的石英砂可能成为细菌、藻类的温床,滋生生物膜,释放代谢产物(如黏液),进一步污染水质。
氯胺积累:若泳池使用含氯消毒剂,氯与氨类物质反应生成的氯胺(结合性余氯)可能吸附在砂层表面,降低消毒效果。
操作步骤:
停止循环:关闭砂缸进水阀,启动反冲洗程序。
高压冲洗:通过底部阀门注入压力水(流速需达20-30 m/h),将砂层冲散并带走杂质。
气水混合冲洗(可选):加入压缩空气增强冲刷效果,适用于顽固污垢。
关键参数:
反冲洗时间:10-15分钟(直至出水清澈)。
水耗:约为砂缸容积的3-5倍。
适用场景:
石英砂表面有顽固有机物或藻类生物膜。
长期未清洗导致砂层板结。
清洗剂选择:
碱性清洗剂(如氢氧化钠):分解油脂、蛋白质类污染物。
酸性清洗剂(如柠檬酸):去除无机垢(如碳酸钙沉积)。
操作注意:
清洗后需彻底冲洗至中性,避免残留药剂污染水质。
每年化学清洗不超过1-2次,防止砂粒结构损伤。
预处理强化:
前置安装多介质过滤器(如活性炭+石英砂),减少砂层污染负荷。
定期投加絮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),促进杂质凝聚沉淀。
避免过度使用:
控制泳池人流量,减少有机物输入(如汗液、皮脂)。
水温>30℃时,每周增加1次反冲洗。
水质恶化:
杂质穿透砂层导致出水浑浊,可能引发游泳者皮肤过敏或眼部感染。
设备损耗:
砂缸内部压力升高,增加水泵磨损和管道堵塞风险。
消毒失效:
氯胺积累降低消毒效率,需大幅增加含氯消毒剂投加量,成本上升且刺激性增强。
物理检查:
砂层恢复松散状态,无板结或硬块。
砂粒无明显磨损(粒径变化<10%)。
水质检测:
浑浊度≤0.5 NTU,余氯稳定在0.5-1.0 mg/L。
无异味或肉眼可见杂质。
石英砂清洗是泳池水质维护的核心环节,通过定期反冲洗和必要时的化学清洗,可确保过滤效率、延长设备寿命并保障游泳者健康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水质检测数据动态调整清洗计划,必要时引入自动化反冲洗系统(如压差感应控制)以提升维护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