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原因
过量使用碱性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)。
水源本身偏碱性(如硬水地区水源含碳酸盐较多)。
碳酸钠(纯碱)投加过量。
检测验证
使用专业pH试纸或电子pH计复测,避免误判。
同步检测总碱度(TA),若TA>120mg/L,需同步调整。
优点:
安全性高,无腐蚀性,适合长期使用。
提升总碱度,增强缓冲能力,减少pH波动。
投加量计算:
按1000m³水投加15-20kg起始量(即每吨水15-20g)。
分阶段投加:投加10kg/m³,循环30分钟后复测,逐步补足至目标值。
适用场景:紧急快速降pH(如pH>9.0)。
风险控制:
单次投加量不超过5kg/1000m³,避免局部过碱。
投加后需立即冲洗设备,防止腐蚀管道。
溶解与稀释
将碳酸钠溶解于桶装水中(比例1:10),制成液态调节剂。
避免直接干撒,防止局部结块或浓度不均。
均匀投加
通过加药泵从循环水入口注入,开启循环泵至少30分钟,确保药剂扩散均匀。
动态监测
投加后每10分钟检测一次pH值,直至稳定在7.5-8.5区间。
目标调整幅度:每次调节不超过0.5pH单位,避免剧烈波动。
若总碱度<80mg/L,需补充碳酸氢钠(小苏打)提升缓冲能力。
公式:总碱度需维持TA=60-120mg/L(理想值80-100mg/L)。
若使用次氯酸钠(碱性消毒剂),改用次氯酸钙(酸性)辅助平衡。
示例:pH>8.5时,增加三氯异氰尿酸(TCCA)比例,减少碱性残留。
水源预处理
硬水地区增设软化装置(如离子交换树脂),降低碳酸盐含量。
雨季加强pH监测,避免雨水(pH≈5.6)稀释导致碱度失衡。
消毒剂选择
优先选用酸性消毒剂(如TCCA),减少碱性残留。
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次氯酸钠,改用复合型消毒剂(如溴氯海因)。
自动化控制
安装pH自动调节系统,实时反馈并联动加药泵投加。
总结:
pH值偏高需优先使用食品级碳酸钠分次调节,结合总碱度管理,避免水质剧烈波动。长期解决方案应从水源预处理、消毒剂优化及自动化控制入手,确保泳池水质稳定且符合卫生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