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证件
卫生许可证:正规泳池需在入口处显著位置悬挂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》。
量化分级标识:查看墙上贴的A级()、B级(良好)、C级(一般)等级标识,优先选择A级场馆。
查公示
水质检测报告:要求工作人员出示当日水质自检记录(含余氯、pH值、浑浊度等),或查看入口处公示的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余氯范围:游离性余氯应控制在0.3-1.0mg/L(卫监所执法人员常用比色器快速检测,3分钟出结果)。
闻气味
刺鼻酸味:氯胺超标(尿素与氯反应产物),可能刺激呼吸道;
无氯味:消毒不足,细菌超标风险高。
正常氯味:贴近水面能闻到淡淡漂白粉味(余氯浓度约0.5mg/L)。
异常信号:
看水色与透明度
绿色:藻类滋生或氯不足;
浑浊发白:氯过度反应或细菌超标。
合格水质:白瓷砖池水呈浅蓝色,蓝瓷砖池水呈深蓝色,能见度达1米以上。
危险信号:
摸池壁与走道
池壁光洁:无霉斑、无泥垢,排水沟无堵塞。
防滑垫完好:表面干燥无破损,防止滑倒或细菌残留。
观设备运行
循环泵工作:观察水泵是否正常运转,水流方向规律(顺时针/逆时针)。
紫外线消毒:部分泳池配有紫外线杀菌设备,可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启用。
试水温感知
水温异常:若水温>30℃,余氯挥发快,水质易变差(标准水温26-28℃)。
冷热分层:用手搅动池水,若底层水温明显更低,可能循环系统故障。
查周边环境
更衣室卫生:地面无积水、毛发,储物柜无霉味。
厕所异味:无污水反味或垃圾堆积,否则整体卫生存疑。
无证经营场所:无卫生许可证、无水质公示的“黑泳池”。
过度拥挤泳池:人均水域<2㎡时,水质易恶化(如暑期露天泳池高峰期)。
气味刺鼻泳池:氯胺超标可能引发皮肤过敏、眼睛红肿。
现场取证:用手机拍摄水质异常(如浑浊、变色)、卫生问题(如垃圾堆积)照片或视频。
投诉渠道:拨打当地卫生监督所电话(如合肥12320)或通过“浙里办”等政务平台在线举报。
健康防护:若游泳后出现皮肤瘙痒、腹泻等症状,保留病历并向卫生部门反馈。
选泳池记住“三看一闻”:
看证件(卫生许可证+分级标识);
看公示(水质检测报告);
看细节(水色、设备、环境);
闻气味(淡氯味=安全,刺鼻味=危险)。
安全游泳,从科学判断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