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行业资讯

三明行业资讯

NEWS CENTER

三明游泳池水处理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解析

作者: 时间:2025-04-30 浏览量:415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游泳池水处理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解析

游泳池水处理标准旨在保障水质安全、卫生及游泳者的健康,涉及原水要求、处理工艺、微生物控制、化学物质限制等多方面技术内容。以下是基于中国标准(如GB 37488-2019《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》)的系统解读:


一、原水与补充水水质要求

  1. 水源基础标准

    • 原水与补充水:必须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),确保水源无病原微生物、重金属超标等问题。

    • 特殊情况:若使用非饮用水(如再生水),需额外满足泳池专用标准(如浊度≤1 NTU)。


二、池水基本要求

  1. 感官性状

    • 水质清澈透明,无浑浊、异味、异色(浑浊度≤1 NTU)。

    • 科学依据:浊度过高易滋生微生物,降低消毒剂有效性。

  2. 微生物安全

    • 病原微生物零容忍:不得检出大肠杆菌、隐孢子虫等致病体。

    • 消毒副产物控制:如三卤甲烷(THM)≤200 μg/L,防止致癌风险。

  3. 化学物质安全

    • 游离性余氯:0.2~1.0 mg/L(维持持续杀菌能力)。

    • 化合性余氯≤0.4 mg/L(避免刺激性氯胺生成)。

    • 氰尿酸≤150 mg/L(控制紫外线分解氯的副产物)。



27643020de13c94d.jpg641.jpg

三、核心水质指标及限值

指标类别检测项目限值意义与控制要点
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≤200 CFU/mL(36℃,48h)反映水体污染程度,超标需加强消毒。

总大肠菌群每100 mL不得检出指示粪便污染,需严格防控。
化学指标pH值7.0~7.8平衡消毒剂活性(氯在7.2~7.8时效率更高)与游泳者舒适度。

游离性余氯0.2~1.0 mg/L抑制微生物繁殖,过低失效,过高刺激皮肤黏膜。

化合性余氯≤0.4 mg/L避免氯胺积累导致“氯臭”和呼吸道刺激。

臭氧(采用臭氧消毒时)空气中≤0.2 mg/m³高浓度臭氧对人体有害,需严格监测。
物理指标浑浊度≤1 NTU反映滤池效率,浑浊度升高需反冲洗或调整絮凝剂投加。

水温23~30℃适宜游泳且抑制藻类繁殖,过高加速微生物代谢。
水质稳定性指标溶解性总固体(TDS)≤原水TDS+1500 mg/L长期超标易腐蚀设备,需定期排污。

氧化还原电位(ORP)≥650 mV反映水体氧化能力,确保有效杀灭隐孢子虫(灭活率>99.9%)。
消毒副产物氰尿酸≤150 mg/L控制紫外线分解氯胺的副产物,避免毒性积累。

三卤甲烷(THM)≤200 μg/L减少氯与有机物反应的致癌物生成。

四、动态平衡与过程控制

  1. 循环过滤系统

    • 循环周期:公共泳池≤6小时,私人泳池≤8小时,确保污染物及时稀释。

    • 死水区规避:通过底排+侧壁回水设计,减少水流短路。

  2. 消毒剂协同投加

    • 氯系消毒剂(如三氯异氰尿酸)为主,辅以紫外线/臭氧灭活抗氯微生物。

    • pH调节:碳酸钠(提升pH)与盐酸(降低pH)联动投加,维持7.2~7.8。

  3. 应急处理

    • 微生物超标时:投加次氯酸钠(5~10 mg/L)强化消毒。

    • 余氯骤降:启用备用氯瓶或电解盐水装置。



758ca1deca5fb885.jpg88032a7f0ccc591a.jpg

五、特殊场景与补充要求

  1. 赛事泳池标准

    • 浊度≤0.5 NTU,ORP≥700 mV,采用硅藻土过滤+紫外线联用技术。

  2. 儿童泳池

    • 水温30~32℃,游离氯≤0.8 mg/L(减少皮肤刺激)。

  3. 海水泳池

    • 需额外监测盐度(28~32‰)、钙硬度(≥200 mg/L),防止腐蚀。


六、检测与运维要点

  1. 日常监测频率

    • 常规指标:每日至少2次(浑浊度、pH、余氯)。

    • 微生物指标:每周1次,污染事件时即时检测。

  2. 设备维护

    • 砂缸反冲洗:压差>10 psi或48小时/次。

    • 滤料更换:石英砂3~5年,活性炭1~2年。

  3. 水质档案

    • 记录每日检测数据、投加量、设备运行参数,存档≥3年。


总结

游泳池水处理标准以微生物安全为核心,通过化学平衡、物理过滤及动态循环实现水质稳定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《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》(CJJ 122)设计工艺,并依托自动化监测(如在线ORP/pH仪)提升运维效率。未来趋势将更注重低碳技术(如太阳能加热)与智慧化管理(AI预测性维护),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与可持续运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