泳池变色(发绿、发黄、发白)主要源于微生物滋生、藻类繁殖、金属离子析出或悬浮物过多。以下结合技术原理与实操经验,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:
原因:
富营养化:磷、氮等营养物质流入(如生活废水、肥料残留)。
余氯不足:氯被有机物消耗,无法抑制藻类生长。
循环不足:死水区藻类沉积繁殖。
处理方法:
投加硫酸铜:0.25~0.5 mg/L抑制藻类生长(每周1次)。
强化过滤:使用活性炭滤层吸附藻毒素,配合紫外线杀菌。
杀菌除藻:投加三氯异氰尿酸(TCCA)5~10 mg/L,24小时后换水30%。
物理清除:用捞藻网清除表层藻类,高压水枪冲洗池壁。
紧急处理:
长效控制:
原因:
溶解性有机物:皮脂、汗液积累导致水体发黄。
三价铁离子:地下水含铁量高,氧化后形成黄色沉淀。
处理方法:
氧化分解:投加过氧化氢(3~5 mg/L)或臭氧,分解有机物。
絮凝沉淀:聚合氯化铝(PAC)10~15 mg/L,加速铁泥沉淀。
离子交换:使用阳离子树脂去除铁离子(适用于地下水水源)。
原因:
胶体悬浮物:未完全过滤的微颗粒(如死藻、纤维)。
细菌繁殖:余氯不足导致异养菌滋生。
处理方法:
强化过滤:反冲洗砂缸,更换活性炭滤料,提高循环流速。
杀菌增氯:游离氯提升至1.0~1.5 mg/L,辅以次氯酸钠冲击消毒。
技术原理:
生物滤床:通过硝化细菌分解氨氮,抑制藻类营养源。
紫外线/光催化:破坏藻类DNA,阻断繁殖(无化学残留)。
优势:
适用于景观泳池,年换水量<5%,节省水资源。
结合硅藻土过滤,浊度稳定≤0.2 NTU。
技术亮点:
TiO₂光触媒: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活性氧,灭活细菌、病毒及藻类孢子。
循环净化:无需添加化学药剂,适合儿童泳池和生态敏感区域。
设计要点:
底部曝气+表层撇沫:双循环系统消除分层,避免底部沉积。
自动加药:根据ORP/pH传感器联动投加TCCA,维持余氯稳定。
水质监测
每日检测:余氯(0.3~1.0 mg/L)、pH(7.2~7.8)、浊度(≤1 NTU)。
每周检测:总磷(<0.1 mg/L)、藻类密度(显微镜计数法)。
平衡水箱维护
每月高压水枪冲洗,防止生物膜滋生。
投加次氯酸钠(50 mg/L)进行化学擦洗,季度性更换水箱。
水源控制
补水使用去离子水或经过砂滤的雨水,减少磷、铁离子输入。
回水管加装Y型过滤器,拦截树叶、毛发等大颗粒杂质。
绿藻爆发:
立即关闭泳池,排空50%水量,投加TCCA 10 mg/L+硫酸铜0.5 mg/L。
循环48小时后,用高锰酸钾(20 mg/L)氧化池壁藻毒素。
铁离子污染:
投加EDTA螯合剂(5~10 mg/L)络合铁离子,配合活性炭吸附。
细菌超标:
关闭循环系统,投加次氯酸钠(20 mg/L)浸泡6小时,强制反冲洗。
泳池变色需从源头控制(营养盐拦截)、过程净化(强化过滤与杀菌)、长效维护(生物滤床+光催化)三方面入手。推荐采用地埋式一体化设备+紫外线/光催化技术,实现水质稳定且免换水。对于突发污染,需结合化学药剂与物理清除快速响应,同时定期清洗平衡水箱和管道,避免生物膜导致二次污染。